陈添指出,目前空气质量监测使用的是PM10指标(可吸入颗粒直径在10微米以下),这里面包含了PM2.5(可吸入颗粒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监测。
自80年代末开始,气温上升趋势变得明显起来,1992年以后,气温一直高于气候标准值,是54年来气温最高的时期。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前,石家庄市的雾霾天气呈增多的趋势,2000年后,由于加大了城市环境质量的治理力度,雾霾天气显著减少,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其中,1964年的雾天最多,达到了53天其中,1998年为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达15.0℃,这与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效应相一致。2002年7月15日,42.9℃,创下省会历史最高气温。自80年代末开始,气温上升趋势变得明显起来,1992年以后,气温一直高于气候标准值,是54年来气温最高的时期。治理环境,雾霾天2000年后骤减1955-2008年逐年大雾日数变化图1955-2008年逐年霾日数变化图从1955年到2008年,全市年平均大雾日数为25天。
其中,1964年的雾天最多,达到了53天。其中,2月气温升高最明显,其次是3月,5月气温升高最少。据《越南新闻》近日消息,世界银行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越南2010年至2050年实施气候变化对策每年所需资金将达8.5亿美元。
越南资源环境部同时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指出,随着海平面不断上升,如不妥善改建堤坝和灌溉设施,包括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红河三角洲地区、胡志明市、同奈河流域、沿海地区等在内的3.0945万平方公里土地不久将会被海水淹没,受害面积相当于越南国土面积的9.3%。因此,提请政府各有关部门在认清这一危险性的同时,根据原有的气候变化预测,尽快修订和完善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及对策。各领域所需的资金如下:农业1.6亿美元,防洪基础设施整备5.4亿美元,水产养殖1.3亿美元,港口设施建设1200万美元另外,对于大气污染控制将实施双转变,由控制大颗粒为主向控制大颗粒物与细小颗粒物并重的方向转变,由控制常规污染物为主向综合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
形成9个专项规划据山西省规划院院长成钢介绍,《山西省环境保护 十二五规划》将以城乡生态化为主题,以净化山西为主线,围绕损害群众健康环境问题和影响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深化总量减排。环保工作重点扩展到农村昨日,记者从山西省环境保护厅获悉,《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经过反复研讨、修改,目前已经形成了征求意见稿,与十一五规划相比,环保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对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大气污染控制进行了增加修订,环境保护工作重点扩展到农村,把改善关注民生的环境问题放到突出位置。
污染物控制种类增加到6项成钢介绍说,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由两项增加为四项,原先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物,现在新增加氨氮和氮氧化物。加强居民室内环境保护据了解,山西环保 十二五规划将把改善环境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关注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点解决对象,保障城乡均衡发展,在继续以城市环境保护为重点的同时扩展到农村,实现环保政策、投资、项目等向农村覆盖,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突出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的控制和防范,加强对居民住所等室内环境的保护。而我省又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再增加烟尘和工业粉尘两种作为地方性总量控制指标。此外,山西环保十二五规划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确定了依托煤炭等大型企业集团培育环保产业航空母舰的发展目标,并使之成为规划实施的保障和新兴支柱产业。
据介绍,十二五环保规划由1个总体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组成,9个专项规划分别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农村和生态环境保护、辐射安全管理、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环保科技与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专家建议,由于今年春天臭氧层特别稀薄,生活在北半球的居民应注意做好紫外线防护。所谓臭氧洞指的是大气同温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如南极臭氧洞。专家表示,目前臭氧仍在被高速消耗,这种趋势至少在10天内不会停止,影响最远可延伸至意大利北部或美国的纽约、旧金山。
今春需做好紫外线防护虽然北极上空没有形成像南极那样规模的臭氧洞,但由于北半球人口密度远高于南半球,臭氧低值区覆盖范围内紫外线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尤为引人关注。我们预计,2005年的纪录很快就会被打破。
但在今年3月,北极圈内的大部分地区臭氧总量却降到了200-300DU。对此,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大气化学家西蒙尼迪尔梅斯也表示赞同。
这些紫外线如果直射下来,会伤害地球表面,同时晒伤人类皮肤,甚至引起皮肤癌。全球变暖助长臭氧消耗其实,北冰洋地区的臭氧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变薄。雷克斯猜测,在春天来临之前,北极第一个臭氧洞可能已经形成,这可能将被载入史册。根据预测,昨天起至今天,臭氧低值区将影响到北欧和东欧。据介绍,包含臭氧层的同温层距离地球表面约20公里,就像一块毯子覆盖在地球上空,阻挡着来自太阳的大部分高频紫外线。据《新闻晨报》报道,中国风云三号卫星日前监测到北极上空有一个明显的臭氧低值区,部分地区臭氧总量达到臭氧洞的标准。
同期美国AURA卫星也监测到了同样的结果。最好防护好自己的皮肤,戴上墨镜。
雷克斯表示,北极上空的同温层温度下降并非偶然,推动这一趋势的正是全球变暖。世界气象组织对此提出的建议是,人们应戴宽檐帽、涂防晒霜,并且别在户外逗留太长时间。
北半球臭氧的缺失之所以比南半球要少,是因为更暖和的北极气温限制了同温层中云状物的形成,这种云会破坏臭氧。科学家说,一般情况下,3月份北极地区的臭氧含量会很高,大部分地区范围在400DU以上,其中接近或大于500DU的区域占很大比例。
这一结论与国外科学家的最新地面观测结果基本一致。然而,已经存在于大气中的氯氟烃能停留好几十年。世界气象组织的官员表示,人们应该警惕,但不必担心,因为臭氧浓度较低的气团一直在移动,因此对于某个地区的影响只会持续几天。人们只要及时掌握信息,戴好宽檐帽,涂好防晒霜,不在户外待太长时间就好。
当同温层温度降到-78℃以下时,会形成云状物,给氯物质提供庇护,加速对臭氧分子的破坏,导致保护毯同温层变薄、紫外线辐射加剧。迪尔梅斯为此建议:大家最好记住,今年春天臭氧层尤其稀薄。
德国科学家称,今春北极上空可能形成首个臭氧空洞。由于温室气体捕获了大气下层的热量,使得上层愈发寒冷。
臭氧浓度较低的地区可能向南最远延伸到意大利北部、美国纽约或旧金山。当然目前下结论还为时过早,需静候进一步的消息。
德国阿尔佛雷德韦格纳极地及海洋研究所的物理学家马库斯雷克斯表示,北极地区30个臭氧监测站获得的初始数据显示,今年冬季臭氧浓度下降的情况比以往更严重。然而随着气候变化,过去10年来,北极上空同温层的温度逐渐下降,导致臭氧损失加剧。2005年,北极上空的臭氧层厚度曾跌至历史最低点,而今年的臭氧层消耗已接近这一水平。风云三号卫星和美国AURA卫星都监测到同样的结果。
在该低值区内,臭氧总量是正常情况下平均值的一半左右,部分地区的臭氧总量达到臭氧洞的标准,即220DU。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已经意识到氯氟烃等化学物质正在侵蚀臭氧层,于1987年签订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全球逐步淘汰氯氟烃。
他表示,上述观点仍只是猜测,完全确认还需要经过计算机模拟和卫星测量。臭氧层厚度接近历史最低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监测数据显示,风云三号卫星臭氧总量探测仪日前在北极上空监测到一个明显的臭氧低值区
侵害群众环境合法权益的行为。对重大问题,应把处理结果反馈给新闻单位,以便跟踪报道。
顶: 15踩: 3
评论专区